訪中詮釋佛法真諦

仁 寬

  今年夏天,我因其他因緣到匹玆堡市。一天,拜訪一位來自台灣的教授。當我們談到佛教的時侯,他卻大聲反問說:「我為什麼要學佛?不學佛可以嗎?佛教對人世間有什麼好處?請你說說看。」的確,他的問題正是尚未進入佛門者們的代表性疑問。

  對於以上這位教授所提出的問題,在初期大乘經典的《大方等頂王經》卷下有一個很好的回答:

   「佛猶良醫,經法如藥。用(因)疾病故而有醫藥,無病則無藥,一切本空。無形無名,亦無假號,心等如空,無比無侶,忽然無際,爾乃應道(正等正覺)。」

   竺法護譯的《魔逆經》也說:

   「譬如無疾則不用醫,……假使眾生無有愛欲,則不用佛。」

   以上兩段經文說明得十分清楚,假如您沒有疾病就不用去看醫生,也不用服藥;如果您沒有煩惱就不用學佛,也用不著聽聞佛法了。談到這,這位年過七旬的博士接腔說: 「我一輩子早年只求讀書,而後只求上進,一切都很順利,那來的煩惱。只是近年來內心常有恐懼感。」

  我插嘴問道:「恐懼什麼?」

  他應聲道:「怕死唄!」

  我說: 「有生必有死,誰也免不了,怕什麼?」

  他詢問說:

  「喂!法師,您的高齡?」

  我笑著答說:

  「比起您老人家來要年青三十左右。」

  他說: 「難怪你不怕死,想當初,我如同你這年齡的時候,又何曾怕死過!如今不一樣了。」

   我說:教授年青時只求上進沒有煩惱,如今年邁「恐懼死的來臨」這不就是「煩惱」嗎?這是佛陀說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的人生八苦中的「老」苦。老來怕死不但是一種「求不得」的煩惱,老來病痛特別多,老來眼花耳不靈,手腳不便,腰背酸痛更是煩惱。老來兒女不常見面,孤身在家守屋也是一種「愛別離」的煩惱。世界上有多少人生下全是孝子孝孫?老來承受兒孫的不孝之舉更是活不如死的「怨憎會」煩惱。當然,怨憎會的含義更多更廣,不在此多贅言!總而言之,痛苦之境便是煩惱的內容,這些眾多的不明不白不知何時都可以來的逆境因緣遇到不學佛能得解脫嗎?假如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逆境因緣能夠做到「逆來順受」毫無苦痛之感,是「可以不用學佛」。因為你已經解脫了。是否真正解脫問自己是最清楚的。不要欺騙自己,如果不是真正解脫,敢勸大家多多學佛。

   「佛猶良醫」,眾生有煩惱就得聽聞佛法,佛陀會把你從痛苦的此岸度到快樂的彼岸。

   我觀對方是一位高知識人士,遂背誦起《心經》讓他聽,當我誦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時候,這位大學者忍不住了:

   「佛教一天到晚只講空,怎麼空?這個空對人生有什麼好處?能解決煩惱嗎?」

   聽到他這一發問,我明白了許多許多佛陀曾經說過的教法。佛說:「要應病予藥」,「應機說法」,末法時代眾生「機鈍」、「無明障故智慧不能發」。「業障深故不肯聽聞正法」、「只因迷執故而不能起正見」。「因我慢故不聞正法」,「因無慧根而不得解『空』」,「因我執、我見、我愛故而不能生般若」。如是等都是一種無知的表現,無知就是無明,無明就是輪迥生死的根本原因。無明就是迷──惑。只知道眼前的利益,不知道深遠的利害!如同小嬰孩服藥,只知道苦味而不肯吞下,父母手將他(她)的嘴抓住,將藥水灌到口中還是在哭著掙扎不肯服下。為什麼?藥是苦的才不肯服,因為他(她)根本不知自己是在生病,又因為小兒根本不知道苦口的藥是能治好他(她)的病。所以,只知道吃可口的,不肯服苦藥。

   眾生有病(煩惱),佛陀(猶如醫生)才給藥(經法)。

   您根本不肯服藥,如何能將病除去?您不肯服藥病不能除只能怪自己,又如何能怪起醫生、怪起藥來呢?

   您不能解「空」理只能怪自己不肯用功讀佛經或請示法師,又如何能怪起佛教、怪起「空性」來呢?

   佛陀不是萬能的上帝,佛陀沒有賞善罰惡的職能。佛陀不會創造世界,不會創造人,他也不會高踞於世界和人類之上。從本質上說,「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的。所謂差別,也就是迷悟的差別。佛對生、老、病、死的人生現象沒有恐懼和痛苦。佛是徹底的覺悟者,徹底而圓滿的解脫者。眾生不但對生、老、病、死有恐懼感,而且日常生活中遇到逆境無法接受也是精神上的諸多煩惱而不能自行解脫,這是凡人的迷惑無知的緣故。佛說「眾生平等」,每個眾生都如同如來皆有佛性,佛性即是覺性,佛性由智慧才能顯現。佛三十五歲成正等正覺,只是佛的高深智慧顯現,智慧一出現,即是沒有煩惱的聖人,但佛不是神,佛是「緣起法」的證悟者,佛也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如《大智度論》卷三十說:

   「佛在時,眾生尚有饑餓,天不降雨,眾生困弊,佛猶不能滿眾生願。」

   這段文字的記述,與佛陀出生的迦毘羅衛國遭受舍衛國琉璃王的殘殺而不能救的史實是一致的。天災人禍乃眾生共業使然,所以,佛教中有一句「神通」敵不過「業力」的說法。

   那麼,佛陀救度眾生所具有的仁慈神通表現在哪裏呢?

   這個問題在《大智度論》卷三十有兩點可作解答:

    1. 「眾生其有見法身佛,無有三毒(貪嗔癡)及眾煩惱,寒熱諸苦,一切皆滅,無願不滿。」
    2. 「釋迦牟尼佛已滿眾生所願,而眾生自不能得。」

其原因在於

   「眾生無量阿僧祇劫罪障故而不能得。」

   這裏要說明的是,眾生要想沒有三毒煩惱,要想達到「無願不滿」,必須能見自性的「法身佛」為條件。禪家常教人參話頭──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所謂「本來面目」就是「心性本淨」。由於「客塵(無明妄念)所障」才流轉(輪迴)生死。心性本淨即是「法身」。我們現在的「色身」(軀體)即是「法身」的示現。法身是「性空」的體現。法身是一種抽象的假名,本來沒有形相。它既沒有示現的意識,也沒有可以示現的形體。沒有形沒有體又如何教人「見法身佛」呢?所謂「見」是「悟解」或作「體認」來解釋。並不能將「法身」看作實有其身,一切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法其性本空,何以說「見」呢?

   關於「法身」的問題:竺法護譯的《修行道地經˙菩薩品》說:

   「法身本無有形,用(因)吾我人而現此身,……,法身無處,何緣欲見?适思此已,便逮無所從生阿維顏(後補佛)。」

   意思是說:「法身」只是性空的體現,本來沒有形相,如果把法身看作實有其身,那麼,這就是心存「吾我」的執著。若能悟解法身其性本空沒有形相,那時,就可以取得阿維顏(後補佛)的資格。

   文中的「佛已滿眾生所願」是指什麼呢?指的是「經法」,即是經、律、論三藏教法。也就是說,眾生有病,佛已經給了眾生的解脫之「藥」,而眾生自己不能得到佛陀給的藥。

   現代科技發達資訊流通方便,每家每戶都可以索取得到佛教書籍。除此之外,尚有法師們演溝的錄音磁帶,還有人發心出資將老法師或居士們的說法錄音在廣播電台上每天按時播出。平心而論,不用說非信佛者,就是已信佛者大家是否真誠地在求證佛法呢?是否讀完書架上的佛書呢?是否將一片或一套的法音磁帶聽上幾遍呢?是否按時開收音機聽聞佛法呢?是否真正能夠理解佛陀教義呢?我想真正能夠用功的少之又少。為什麼呢?理由是──「忙」。說忙,只是客觀,不是真實,實際上佛經也難於理解。如佛時說「有」而又說「空」,到底是有還是空呢?說有說空都是落入語言概念,沒有實義。世間的真相即是「空理」。這個空理就是相當難於明白。三藏大教無非說此空理。不明白又不肯用功,也不肯求教於善知識,所以,從書架上請下來的佛書到手上,讀不到兩頁就開始惛忱,因而又將佛書放回書架。再換上武俠之類的小說來繼續消磨掉那寶貴的生命時間!一聽到收音機裏法師說「五蘊皆空」時,馬上隨手將收音機關閉。口裏或心裏還念著;「什麼『空空』的,空得了嗎?」當然,空得了、空不了在各人。

   空只是一切事物的真理,一切事物不會妨礙空,空也不會礙於一切事物,何必一聞到「空」就如此不高興呢?一切事物本無有語言,由於眾生惑故才說有說空。《中論》說:「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要知道,釋迦牟尼只是由於悟了一切事物是因緣和合才生起,緣起的一切事物本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空,悟此空性即見法身,即得解脫,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人天教主。佛陀的弟子也是依空得到解脫,《心經》的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便是一例。

   歷代高僧、偉人無不是依般若空的智慧實踐起菩薩行來。沒有空的智慧是無法成就菩薩行的。如兩年前,台灣有一位小學教師,一天帶一隊小學生郊遊,突然飛來一群蜜蜂(毒蜂)圍攻小孩,有的還被毒蜂叮到,哭叫得四處奔跑。那位小學教師為了孩子們的生命安全,發出菩薩的「無我」之心,脫下自己的衣衫,露出軀體,奮勇前進,此時毒蜂全部集中在這位教師的身上,小孩得救,老師被叮!毒發致死。

   這種忘我精神,也就是大乘菩薩的「利樂有情」的菩薩精神。那麼, 這個世界上這種無私、無我的人為什麼就那麼少呢?因為,我執、我愛、我見深的緣故。明明知道這個身體一旦到老時,五臟、六腑、筋、骨、血、脈等老朽而不能用,必須再換一個新的生命體。可是,就是執著這個身體。因此,老來怕死的人比比皆是。

   問:佛陀已經教人怕死當觀「五蘊皆空」才能不怕死,也能「度一切苦厄」,佛已給藥而眾生為什麼得不到藥呢?佛說:由「業障惑故而不能得。」

   不肯用功,不肯精進。聽說空就害怕,聽講有就歡喜。聽說涅槃就高興,聽講生死就不悅,不知空有其性無二無別;不知涅槃與生死其性本空,不得此理是其業障深重的緣故。

   或問:佛陀到底給眾生哪些藥呢?這個問題中國早期大乘經的翻譯者竺法護譯的《如來興顯經》卷二說:

   「隨群生心,依(眾生)本志,性情所慕樂無量之行,因其所信,各各現教,今(令)得開解。」

   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也有八萬四千法門。佛有「應病予藥」的本能。法門眾多,但都是適應眾生的根性不同,所施不同的方便教法。所以,在印度初期大乘佛教中就已經有「般若法門」、「文殊師利法門」、「華嚴法門」等,這些法門是為利根眾生而設的。為鈍根眾生設的法門有「懺罪法門」、「往生淨土法門」等。

   法門雖多,總不出「空、無常、無我」之理而概括之,煩惱眾多無不是由我執、我愛、我見的自私、自利而引起。人人都如同台灣那位小學教師那樣為救他人而獻自己生命的無我精神,天下何愁不太平?國家何憂治不好?社會何能不安寧?家庭如何不溫暖?生活怎能不幸福?如果人人都真正學到《正信的佛教》,各個都有如同佛陀那樣的「慈悲平等」心懷,人間就是淨土了,何必求生西方彌陀淨土呢?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三日
寫於聖路易美中佛教會

首頁 | 寺院春秋 | 法師介紹 | 行事簡歷 | 慧濟訊息 | 慧濟期刊 | 禪學問答 | 中觀般若 | 破疑集 | 佛教梵唄 | 位置圖示

Webmaster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olorado
8965 W. Dartmouth Place. Lakewood, CO 80227
Phone : +1-303-985-5506 Email: baocden@yahoo.com